国学文化《菜根谭》:心中欲念不除,欲念来临,心念又重。
修心就是在起心动念的地方做到无妄为,无妄念,便是一种智慧。
其实这样的一种状态很难做到,大部分人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很容易被外界的一些欲望诱惑住自己的内心。然而真正的想摆脱来自于外界的那些欲望,又是需要很久的一个修炼才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
生活中有很多人,从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对于名利追求的欲望,但是实际上是没有达到那一个状态。
就比如说有一些人因为得不到富贵,所以说他说轻富贵。就好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当他真正达到某一个节点的时候,他会比更多的人更加猖狂和狂妄,他的贪念会比平常人更重。
比如说在国学文化《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能够轻视富贵,却不能轻视对于荣华富贵的眷恋之心,能够推崇名节的言行,却又加重了对于名节的热衷。
这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轻富贵,只不过是并不清楚内心对于富贵的那一种欲望有多深,他没有达到那一个层次,如果说真到那一个层次,他也很难把控住对于欲望的痴念。
就像王阳明在阳明心学中提到的一点一样:真的想让内心清静,就需要在事物上磨练。真正经历过欲望的打磨之后,才能够告诉所有人抛弃了内心的欲望。
《菜根谭》中说: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是去而草复生矣。
这话意思就说,这说明人的为人处事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心里的欲念没有清除干净,这些欲念不清除干净,恐怕会像石头下面的杂草一样,一旦石头挪开的时候,杂草就会重新长出来。
那些看似清静的一个外在,实际上是有一块石头压着,一旦把这些石头挪开的时候,那些重名利的欲望之心又会立马显现出来。这样的状态是非常不好的,这样的人不能成为君子,要避开这种口是心非的人。
其实我们需要做到最好的一种状态就是顺其自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内心,不要刻意的去伪装自己的欲念之心,要试图伪装没有欲望的心态。
如果有对于事物的欲望,那就不要刻意的去隐藏它,每一个人都有欲望,这个是很正常的,不过说一味的隐藏,反而会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那些真正的轻富贵的内心是经过事物磨练之后,真正的体会到了荣华富贵,对于那些欲望产生了一种厌倦之心,那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平淡,而不是外在的一些虚伪的伪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