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俄罗斯女间谍都是貌如天仙,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机智敏捷,而玛加丽塔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联克格勃,这个在全世界排名前3的间谍机构,一向喜欢以燕子和乌鸦来获取情报。
所谓燕子,就是出卖色相的女间谍,乌鸦则是出卖色相的男间谍。
克格勃乌鸦做过的最出名的事情,要属一名其貌不扬还秃顶的中年乌鸦,将希腊女船王骗进了婚姻的殿堂,差点毁灭了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运输业。
克格勃燕子做过得最厉害的事情,估计就是本文即将叙述的玛加丽塔与爱因斯坦的一段旷世之恋。
玛加丽塔出身于富裕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集美貌、风度、艺术修养于一身,在社交界大出风头,俄罗斯的第一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和天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都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没多久,美丽的玛加丽塔嫁给了20世纪苏联著名雕塑大师谢尔盖·科涅库夫。科涅库夫号称俄罗斯罗丹,其大理石雕像作品《尼凯》、《斯拉夫人》、《跪着的女人》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1924年,玛加丽塔跟随丈夫来到美国举办艺术展,展会结束后,两人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住了下来,这一呆就是20多年。
这时的玛加丽塔与间谍丝毫不沾边,她年轻漂亮,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与人们的恭维,日子里处处都是鲜花与掌声。
没多久,她就被一名间谍耶丽扎维塔盯上了。
这位受过克格勃严格训练的女间谍,其公开身份是苏联驻美国情报站负责人瓦西里的妻子。她是一名优秀的间谍,会英语、德语、法语,甚至还有罗马尼亚语。她来到美国后,除了刺探情报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暗中招募为苏联服务的间谍。
玛加丽塔正面照
玛加丽塔就此被耶丽扎维塔,她纯粹出于爱国热情才加入克格勃,殊不知,自己被选中的背后,还有着克格勃异常深刻的考量。
玛加丽塔除了高颜值外,还有着异常聪慧的头脑,对理科比较敏感。克格勃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从美国获取高科技方面的情报。无奈先前派出的那些女谍们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严重影响了情报的质量,他们希望玛加丽塔能够改善这一局面。
处在潜伏期的玛加丽塔,刻苦地学习着有关物理方面的知识。虽然每天都把自己搞得头昏脑涨,但进步也相当明显,到后来她的水平,几乎可以胜任大学的物理讲师。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地试爆了第一枚核弹。尽管苏联早在2周前就已经掌握了核弹的爆炸参数及具体日期,可是面对美国的威胁,苏联也抓紧了对核武器的研发。
从0到1是很困难的,要想在最短时间内研发出核弹,最佳的方法就是从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的美国科学家手里,将关键步骤偷出来。
为此,潜伏了很长时间的玛加丽塔被唤醒,她的任务只有一项:从爱因斯坦那里窃取美国研制核弹和发展高能物理的绝密情报。
美国研制核弹的计划被称为曼哈顿计划,爱因斯坦并未参加该计划,但是研发核弹的原理却是由他提出的,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奥本海默、当年为德国研制过核弹的大科学家海森堡都是他的密友,几人时常在一起讨论有关核弹的问题。
所以苏联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间谍接近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一方面命玛加丽塔立刻行动起来,说服爱因斯坦与苏联人合作。
玛加丽塔同爱因斯坦,最早相识于1935年6月,当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玛加丽塔的丈夫科涅库夫为在该校任教的爱因斯坦塑一个雕像。
得知此事后,上级命令玛加丽塔接近爱因斯坦。
塑像是件麻烦又枯燥的事,况且科涅库夫不善与人沟通,他除了塑像外,成天就是琢磨着神秘主义和神学的问题,还差点与爱因斯坦产生冲突。
有一次,科涅库夫在电梯里与爱因斯坦邂逅,玛加丽塔充当了翻译。他问爱因斯坦:您信上帝吗?
不信!爱因斯坦回答得非常干脆。
傻瓜。
出于礼貌,玛加丽塔没有把科涅库夫的最后一句话翻译给爱因斯坦,但爱因斯坦却完全听懂了。
与科涅库夫的怪癖乖张不同,热情美丽的玛加丽塔给爱因斯坦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从爱因斯坦第一次迈入工作室观看自己塑像时,玛加丽塔就找机会故意与他搭话,顺便施展魅力攻势。
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对私生活却不甚在意,他有过为数不少的女友,在见到玛加丽塔的第一面,便被这位俄罗斯女性迷得神魂颠倒。
39岁的玛加丽塔早已不再年轻,却能一下子就击中了56岁爱因斯坦的心,也无愧她燕子皇后的称号。当然,爱因斯坦找女友,除了容貌和气质外,更看重心灵的契合,在这里着实要佩服克格勃的远见,玛加丽塔先前那些熬夜苦读的知识,成为了两人顺畅沟通的桥梁。
试想一下,如果爱因斯坦与你谈论物理,你却和他说起女性的化妆技巧,相信没几分钟他就会拂袖而去。
玛加丽塔则不同,当爱因斯坦对她讲起相对论的高深知识时,尽管完全听不懂,但她还是听得异常专注。
这种专注激发了爱因斯坦的性质,本来不善言谈的他,抓起笔来在纸上写下许多公式,试图向玛加丽塔做进一步的解释。
讲着讲着,玛加丽塔也开心起来,在纸上信笔涂鸦,寥寥几笔勾出了爱因斯坦的画像。大科学家对玛加丽塔的艺术天赋赞叹不已,给这幅画像取名阿尔玛,是两人名字阿尔伯特和玛加丽塔的缩写。科学家要是调起情来,就没那些花花公子什么事了。
就在科涅库夫凝神于雕塑时,在他背后凝视着的爱因斯坦与玛加丽塔,内心的春水早已泛滥,只是苦于没有发泄的渠道。
1年后,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兼表妹艾尔莎病逝,尽管爱因斯坦滥情,却着实悲伤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艾尔莎最懂他。
当爱因斯坦写不出方程式的时候,艾尔莎会播放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当他思念欧洲老家时,艾尔莎会朗诵歌德的《浮士德》,甚至,每天的洗澡水里该放晶盐或香草,咖啡里该放鲜牛奶或炼乳……也只有艾尔莎才能掌握得好。
迫切需要女性安慰的爱因斯坦,将玛加丽塔当成了唯一可倾诉的对象,思考了很久后,他结结巴巴地向玛加丽塔提出了约会。
玛加丽塔害羞地低下头:我想,我应该拒绝您。可是,我怎么能拒绝您呢?因为,因为您是爱因斯坦啊!
她那半推半就的态度激起了爱因斯坦强烈的征服欲,他随即给玛加丽塔写了无数封情书。玛加丽塔自然也接受他的感情。作为克格勃的间谍,现在爱因斯坦提出约会,正中玛加丽塔的下怀。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间隐蔽的办公室里建立了独属于二人的空间,他将其称之为我们的洞房,两人在这里频频约会,有夫之妇的玛加丽塔经常彻夜不归。
大科学家还为玛加丽塔写了很多隽永的情诗,简单摘抄几句如下:
无休止的指指戳戳令我厌倦
你亦不能挣脱婚姻的樊篱
这是我们共同的不幸
.......
飞到普林斯顿来吧
静谧与安宁将你拥簇
为了能和玛加丽塔长期厮守,他充分调动了自己那无与伦比的脑细胞。
1939年,爱因斯坦写信给科涅库夫,说玛加丽塔患有严重的疾病,信后还附有医生的建议,希望她到风景如画的萨拉纳克莱克休息一段时间。
实际上,这位医生是爱因斯坦的好友,在爱因斯坦的授意下写了诊断建议。在萨拉纳克莱克,爱因斯坦租了别墅与游艇,他和玛加丽塔只要有空,就会来这里度蜜月。
深陷于这段感情中的爱因斯坦明显已经抛弃了工科男的冷静,玛加丽塔的头脑则异常清醒,爱因斯坦无条件的爱令她感动,但她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
1945年8月,玛加丽塔与爱因斯坦最后一次去萨拉纳克莱克度假。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玛加丽塔却无心欣赏。
上级派给她的任务,关系到她和她的丈夫,还有苏联亲人的安全,如果稍有闪失,即便自己和丈夫可以在美国政府的庇护下度日,但是在苏联的亲人实在难说,克格勃对间谍控制之严厉她心里非常清楚。
游玩了一圈后,玛加丽塔决定以坦白的方式换取信任。
她在爱因斯坦面前失声痛哭,将自己接受的任务和实际的燕子身份全部曝光,最后恳求其与苏联驻纽约副领事见一面。
爱因斯坦面对情人的欺骗显得异常惊讶,不过他很快便调整了情绪,理智再度占据了上风。爱因斯坦明白,自己是真的爱玛加丽塔,如果她完不成任务,后果会很严重,为了博红颜一笑,爱因斯坦最终与苏联副领事米哈依洛夫在普林斯顿郊外的一个小湖边秘密会面。
普林斯顿郊外
很快,在米哈依洛夫的建议下,爱因斯坦给苏联科学院写了份电报,在电文中爱因斯坦主要强调了原子武器给世界带来的新危险。
即便爱因斯坦不能为苏联制造核弹提供实际帮助,仅凭将他这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拉到自己的阵营,克格勃就可以大肆吹嘘一番。
除了爱情外,爱因斯坦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
他的一生,极度厌恶战争,为了防止德国制造出足以毁灭世界的核弹,他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应抢先研究核弹。
谁知美国将凝聚了无数科学家心血的核武器扔到了日本,无数平民百姓的死亡令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成了罪人。现在,为了遏制美国核工业的发展,只有借助苏联这个超级军事大国的力量了。只有力量均衡的核对抗,才能阻止可怕的核战争。
美国联邦调查局一直都对爱因斯坦的意识倾向有所怀疑,他长期处在监视下。尽管爱因斯坦本人并不清楚这一现实,克格勃可是明白得很。
为了避免被追查,苏联方面命令玛加丽塔夫妇即刻回国。爱因斯坦曾苦苦哀求玛加丽塔留下来,不过他很清楚,玛加丽塔继续呆在美国的话,将会面临何等的残酷折磨,最后两人挥泪告别,玛加丽塔此生再也没到过美国。
1945年12月,玛加丽塔回到苏联,和爱因斯坦进行异地通信,不久后,苏美陷入冷战,她被迫切断了与爱因斯坦的通信联系。
爱因斯坦给玛加丽莎的信中写道:我开始阅读关于魔法和预兆的书,它让我确信,冥冥之中有恶魔夹在我们之间,弄丢了我们的信……我坐在沙发上,叼着你送的烟斗,用你喜欢的铅笔奋笔疾书……如果你不忙,赶快给我回信吧!
10年后,爱因斯坦因为动脉瘤破裂而去世。这10年间,他与玛加丽塔再未相见,思念却一直绵延不断。
1980年,玛加丽塔也合上了双眼。在临终前,她让家人销毁了大部分信件,仅保留下零星的在美国最后几年和回国初期的一些信件。
其中,有9封书信经过俄罗斯和美国安全部门的鉴定,证实出自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之手。
从玛加丽塔珍藏的爱因斯坦所赠手表等物品来看,这位美丽的燕子皇后,其实也动了真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