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当代,提到自然,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想到自然环境,想到野外、海洋中无数有趣的动物。
可以说,在我们眼里,自然是一个名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象征,但在古希腊,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自然却是一个相当模糊的字眼。
亚里士多德在很多情况下都将自然当作形容词来使用,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存在自然性,而自然性就是事物存在的目的。
比如说,一颗橡子的自然性就是指它将来要成为一棵橡树。
若是细究,就会发现亚里士多德所谓的自然性带着目的论的味道。
其实,有关目的论的争论发生在许多世界诸多不同的角落。
有人会问人类存在的意义的是什么?宇宙的发展是否有根据?我们为什么要拼命赚钱……种种问题,都带着目的论的影子。
这种问题的答案往往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没有人能够像解决数学问题一样为这些问题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没有人可以为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却不妨碍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在对待自然这一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倾向于自然的存在是有目的的,他以目的论看待事物发展,认为一件事情结束后,最终的结果就是之前所有运动的目的,而这最终的目的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事物的自然性。
罗素评价说,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的看法,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阻碍了科学,甚至是误导了伦理学的发展。罗素觉得自然没有目的性,但事物的发展却存在一种必然性,不过与亚里士多德所言的自然性不同,罗素认可的必然性法则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几分相似之处。
资料来源:《西方哲学简史》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