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德性与灵魂中欲望与情感的部分相联系,涉及的是灵魂无逻各斯部分的最佳状态,主要通过教育和习惯养成。伦理德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自然的德性和严格意义上的德性。
自然的德性是人天然具有的一种趋势和能力,比如进食喝水性欲等等,这一类的德性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德行,因为动物也天生具有这类能力,如果没有通过行为践行,这些自然赋予的能力甚至是有害的。
所以要真正拥有伦理德性,需要借助实践行为,把自然德性提升为严格意义的伦理德性。自然提供给我们能够接受德性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在学习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培养和巩固德性。
自然赋予人的能力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着,只有在具体的行为中形成习惯才能把潜在的德性培养成现实的德行,我们是通过做正义的事情而成为正义的人。
德性因为教育和习惯而养成,也因为这两者的影响而遭受损害。严格的德性并不是天生赋予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风俗习惯养成德性,并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巩固德性,但是如果我们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势必对我们的德性造成损害,一如我们做符合德性的事情成为有德行的人,做不道德的事情必然使得我们变成没有德行的人。
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的实践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引出关于实践智慧和伦理德性之间关系的论述。到各种德性之间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自然的德性生来具有,但没有正确的引导反而会带来害处,实践智慧是指导伦理德性发展成熟的逻各斯。
真正善的人只要有了实践智慧,就拥有了所有的伦理德性,即便在一些时刻这些德性并没有产生实际作用,也应该认为这个人是已经具备了它们。
伦理德性规定了目的而实践智慧,则命令和指导我们正确地去做实现目的行为,实践智慧可以说是所有一切伦理品德的主宰。
实践智慧考察的是属人的事物和人的幸福,它关注的事物,是可以通过人的实践行为产生变化的事物,研究人们应该如何行动,如何生活,它讨论某一个具体的事情是否有助于整体生活的善和幸福,是不是有助于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否有助于人对自己各种德性的完美发挥。
实践智慧和伦理德性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
-
伦理德性和实践智慧是共影响实践行为的,伦理德性作用于灵魂的感觉和欲望,偏向于提供正确得当的初始目的;实践智慧偏向于在具体行为实践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选择合适的手段。
离开了实践智慧伦理德性无法存在,离开了伦理德性也不可能有实践智慧。要定义一种德性,要说明它是什么,和什么相关,还要说明它是由正确的逻各斯规定的,在实践中伦理德性和实践智慧一起发挥作用,而实践智慧就是对于伦理德性的正确的逻各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