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佳节将近。在佛山,不少市民都会选择在这几天到通济桥走一走,买上一架风车、一扎生菜,许下新年的愿望,希望“行通济,无闭翳”。
为什么在正月要“行通济”?通济桥对佛山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对于佛山这个传统的民俗,你又了解多少?
缘起
“行通济”缘起明代
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
当年,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见此桥年久失修,于天启五年倡建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
当年通济桥上的一副对联,则说明了通济桥的地理位置和为何要建这座桥。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分别用“通济”开头,以前通济桥的桥头有个通运社,是一个土地庙。桥尾则有一座南济观音庙,南济观音是白衣观音,是求福求子的。
通济桥横跨佛山涌,是佛山的水上交通要道,更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无论进京赶考还是出外做生意,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佛山商民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逐渐成风,便有了“正月十六行通济,行过通济冇闭翳”之说。
2000年,佛山市政府决定筹资重修通济桥,并在桥的前后扩建广场、修建凉亭,使每年春节“行通济”名副其实。
■链接
为什么要带生菜过桥?
生菜寓意“胜意菜”
佛山人“行通济”,最大的特色就是要带风车、风铃和生菜等吉祥物。
买棵生菜带回家,寓意这一年都会“万事胜意”。但是以前一部分市民误解,又演变为“扔生菜”的习俗。
生菜是“生财”谐音,行通济买生菜取其“胜意”、“生财”的好意头,把生菜带回家供奉,取“引财归家”的好意头,因此大家“行通济”之后,可记得要把“财富”带回家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