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了解到了一个大佬的故事,给我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为了加深这种打击,以此激励我学习,故写篇文章,快夸我
达芬奇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对他的印象可能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作者,然后是个厉害的人物,具体哪里厉害,又说不上来。我只知道在创新界,他是被大佬尊称为大佬的人,前者是是乔布斯,后者就是达芬奇。
达芬奇的全名叫列奥纳多·达芬奇,芬奇是个小镇,从小镇出来的人都可以叫达芬奇,所以其实我们应该叫他列奥纳多。列奥纳多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而他是一个私生子,私生子好啊,玩的好啊,
因为那个时候对私生子而言,他没有被送到正规学校学习,没有学拉丁文,也不用继承父亲的职业,但是他还是在一个技术学校里学会了实验,学会找不同,然后列奥纳多经常就是自己学习,自己观察,然后问专家。不得不说大佬的觉悟就是高。
列奥纳多去的地方少,但是都很美啊,他所做的事情很少,但是成就大啊,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来形容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不恰当的地方在于他其实没有职业。
他所做的一切源于自己的好奇心,每件事就因为他想了解的更清楚,然后他就认真钻研,说他是那个领域的专家也毫不为过。12岁他被爸爸带去佛罗伦萨,好巧不巧,那里刚好鼓励大家将不同学科融合起来,鼓励各种艺术和科学的产生。
跟着爸爸生活了两年,他爸就发现 他对绘画和雕塑很感兴趣额,然后给他找了老师——维罗基奥,这个老师是金匠,有自己的作坊,列奥纳多在作坊学习工作,学会了诸如表面解剖学、力学、绘画技巧等各种知识。这告诉我们打好基础很重要!
列奥纳多在画画过程中将黑色颜料参入到其他颜料中,以此产生不同给明暗度,这被叫做晕染法,然后这在《蒙娜丽莎》中也可以看到。透视法也是列奥纳多绘画中特别重要的技法。
后来他就自立门户了,毕竟他都已经超越他的老师,老师已经不能再教他别的东西了。只是自己的工作室没什么竞争力,虽然他技术很好,但是他有拖延症,后来他就去米兰了。
去了米兰他就毛遂自荐说自己可以画点画,还会干很多其他的活,他进宫廷之后,干了很多活,几乎就是枪别人的饭碗。比如了乐器的设计、木兰大教堂塔楼的设计、观察鸟类飞行,发现动力、摩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事情很多很杂,足可见他的兴趣有多广泛。
1487年,他致力于研究解剖学,他测量了十几位年轻男子的每一个部位,画了四十幅手稿,留下六千多字的笔记,比如:嘴到鼻翼底的距离是脸长的七分之一,嘴到下颌底部的距离是脸长的四分之一
因为战乱的原因,他后来在法国、罗马、米兰之间流转,但是无论他去哪,都没有忘记去创作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研究水利工程,解剖百岁老人的尸体发现动脉硬化的致死机制。
他的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就这两幅画都足够令世人惊叹了,我们可能看不懂他们到底哪里好,即使别人告诉我们他们用了透视法,用了极为高级的色彩晕染法,绘画出了肌肉的动感等等,可能我们也无法感受到更多。但是我们还是要敬佩关于他们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历时四年完成,列奥纳多为了画画,细致的表现出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去街上看人来人往,一看就看到天黑,这幅画在战争时期被敌军疯狂轰炸,大家为了保护它,用各种沙包将其抵在墙上,即使教堂变成监狱,变成各种用途的场所,这幅画也被完好的保留下来。
而《蒙娜丽莎》,蒙娜是夫人的意思,丽莎才是她的名字,这是丽莎的老公求了很多年列奥纳多,列奥纳多才同意为其画一幅肖像画,当时蒙娜丽莎刚失去孩子,她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但是眼神深处又有不尽的忧伤。就和背后的山水仿佛融为一体。我看这幅画,其实我在怀疑丽莎夫人到底笑没笑,好像在对我笑,但是又好像只是我的幻觉。
给列奥纳多贴一个标签,我会选择——创新性人才。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为什么呢?因为没理由不创新啊。
比如有句话说:不要瘦的雷同,要胖的精致,势必要做个与众不同的靓仔。再比如网络流行语,都是怎么来的呢?或许是方言梗,或许是对丑陋事物的玩笑,反正就流行起来 ,大家为了显示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也很喜欢用些新奇的表达。
工作要创新,不创新就没市场,学习要创新,不然大创要做什么呢?学习不要只会记笔记,偶尔你也可以录音转文字嘛。
这个时代创新才是常态,不创新就会面临很多危机。
创新型人才具备三方面的思维能力。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比如你能想到一个玻璃瓶能干什么?
要求你尽快说出你的想法,关键字就行,限时一分钟,预备——开始!
能想到几个?数出来,多的胜利,越多说明创新思维的流畅性越高。看看人家列奥纳多,想到什么干什么,人家不仅想的多,还干的多,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还不赖,你说说,人家不成为大佬,难道是你吗?
说了那么多,从列奥纳多身上, 我看到了就是一个极具观察力又极其努力的人平凡但伟大的一生,向列奥纳多致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