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岳飞熟读兵书战策,绝对称得上文武全才。岳飞少年时就有气节,敦厚寡言,家中虽然贫穷却发愤学习,尤其喜欢阅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
他天生神力,不满二十岁,能拉三百斤的硬弓,八石的强弩。跟随周同学习射箭,掌握了他的全部方法,能左右开弓。周同去世,岳飞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到他的坟上祭奠。岳飞的父亲岳和认为儿子此举很仗义,对他说:你为当今时代所用,不正是准备为国家殉身,为正义而死吗?
都说岳飞的母亲深明大义,其父亲也有英雄气概。
宣和四年(1122年),真定宣抚使刘耠招募勇士,岳飞应募。相州有巨贼陶俊、贾进和,岳飞请求率一百名骑兵消灭这股贼众。结果用计活捉了陶俊和贾进和。
康王来到相州,岳飞随刘浩参见,康王命令他去招安贼人吉倩,吉倩率三百八十人归降。于是补任岳飞为承信郎。跟随刘浩解东京之围,与敌军相持于滑州南面。
岳飞率一百名骑兵在黄河岸边操连,敌军突然赶来,岳飞对他的部下说:敌兵虽然人多,但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应当趁他们立足未稳出击。于是单枪匹马,飞驰迎敌。有一员敌军猛将挥舞大刀前来迎战,被岳飞斩杀于马下。
如岳飞相同的一幕曾经出现在西汉,那时候飞将军李广也是遭遇匈奴大军,不过当时的飞将军用的是疑兵之计,而岳飞直接单枪匹马去迎敌,比飞将军李广还勇猛。
东京留守宗泽对岳飞大感惊奇,说:你的勇敢智谋和才能武艺,古代良将也不能超过你,然而你喜欢野战,这不是万全之计。因此传授给他阵图。
康王继位,岳飞上书陈述国家形式,而朝廷以为岳飞越级上书,竟罢免了岳飞的官职,令他回家。
于是岳飞投奔了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用国士的礼节接待他,让他担任中军统领。张所问道:你能抵挡多少敌人?岳飞说:作战不能只凭恃勇猛,用兵的正确与否在于战前制定谋略栾枝用拖树枝的计策打败楚国,莫敖用派兵打柴的计策战胜绞国,这都是因为谋略事先就制定了。
张所肃然起敬地说:你大概不是行伍中的人。岳飞进一步对他说:国家在汴梁建都,依靠河北作为安全保障。如果凭据交通要冲之地,加强储备一系列重镇,一座城池被围困,其他各城或是阻击或是救援,金人就无法窥伺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就可以巩固了。
张所得到了岳飞大喜,借补岳飞为武经郎。命令岳飞跟随王彦渡过黄河,进至新乡,金兵众多,王彦不敢前进。
岳飞独自率领本部人马与金军激战,夺下金军主帅的大旗挥舞,各部队奋勇争先,于是攻克了新乡。第二天,与金兵交战又战胜了敌人。这时候主将王彦心生嫉妒,竟不给岳飞部队粮食,岳飞于是率领部队到了更远的北方,战于太行山,生擒金将拓拔耶乌。
过了几天,再次与敌遭遇,岳飞单骑手持丈八铁枪,刺死了黑风大王,敌军溃败逃走。
建炎三年(1129年),有贼人王善、曹成、孔彦舟等聚合部众五十万,迫近南熏门。岳飞所部仅八百人,众人畏惧打不过贼军,岳飞说:我为诸位击败他们。左手挟弓,右手使用长矛,冲入敌军,敌军大败。后又在东明活捉了贼人杜叔五、孙海。王善包围陈州,岳飞在清河与敌交战,俘获贼将孙胜、孙清,岳飞被授予英州刺史。
后代替宗泽职务的杜充投降金国,众将领大多纵兵掳掠,唯独岳飞的部队秋毫无犯。
兀术直取杭州,岳飞在广德境内拦腰截击,六战全胜,俘获金将王权,活捉签军首领四十多人。部队进驻钟村,军中没有存粮,将士们忍饥挨饿,也不敢骚扰百姓。金军所强行征来的士兵互相说:这是岳爷爷的部队。争先恐后前来投降归附。
建炎四年,兀术进攻常州,岳飞四战全胜;追袭金兵于镇江东边,又取得胜利;在清水亭作战,又一次大胜,金兵的尸体横满了十五里。
中原地区一尺一寸都不可以放弃
杜充打算回军建康,岳飞说:中原地区一尺一寸都不可以放弃,今天一撤走,这块土地就不归我们所有了,他日想重新收复它,不动用数十万人马是不可能的。杜充不听。
从后来杜充投降金国来看,此时的杜充应该是汉奸了!
金军进攻楚州,楚州告急,皇帝诏令张俊前去救援。张俊推辞,于是派岳飞前去,同时命令刘光世增援岳飞。岳飞屯兵三塾作为楚州的援军,不久进抵承州,三战三捷,杀死高太保,俘获敌军首领七十多人。
精忠岳飞
绍兴元年(1131年),张俊请岳飞一同讨伐李成。岳飞自请为先锋,身穿重甲跳上战马,悄悄绕到贼军右侧,突入他们阵地,李成部将马进大败,逃往筠州。岳飞进抵城东,设下伏兵,贼军大败。岳飞派人大喊:不愿从贼的人坐下,我不杀你们。当时坐下投降的有八万多人。
张用进犯江西,岳飞写信告谕他说:我与你同乡同老,南薰门、铁路步之役,都是你所知道的。现在我在此地,你要交战就出来,不想打就投降。张用接到信说:果然是我的父辈啊!于是投降。
绍兴二年,贼寇曹成拥兵十几万,朝廷命令岳飞讨伐,曹成听说岳飞要到了,惊呼:岳家军来了。立即分道而逃。
这一年的秋天,岳飞入朝拜见,皇帝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锦旗赐予岳飞。任命他为镇南军承宣使。
兀术、刘豫合兵包围庐州,皇帝亲自写信命令岳飞去解围。岳飞打起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接战便溃败,庐州平定。金国兵在岳飞面前简直就是纸老虎。
母以子贵
绍兴五年,岳飞入朝觐见,皇帝封岳飞的母亲为国夫人;任命岳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为武昌郡开国侯。
皇帝命令岳飞招捕杨么(yao)。岳飞的部下全是西北人,不习惯水战,岳飞说:兵家哪有常法,看运用得如何罢了。岳飞派遣使者招谕杨么。杨么同党黄佐说:岳节使号令如山,如果与他为敌,绝没有活着的希望,不如前去投降。岳节使是诚信之人,必定会优待我。于是投降。
岳飞表奏朝廷授予黄佐武义大夫,岳飞单骑巡视黄佐的部队,用手抚在黄佐的背上说:你是知道逆顺大义的人。果真能立功,封侯还用说吗?岳飞这份能力和胆识真是异于常人!
岳飞继续对黄佐说:我准备派你再到洞庭湖中去,看杨么军中有机可乘就擒获他,可以劝降就招抚他,怎么样?黄佐感动得流泪,发誓以死相报。
当时张浚以都督军事的身份来到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说,怀疑岳飞对贼寇掉以轻心,打算把这种怀疑报告朝廷。张浚说:岳侯,是一位忠孝双全的人,用兵自有其精深的道理,怎么可以随便议论呢?席益深感惭愧就打消了原来的念头。
岳飞屡次进见皇帝,都谈论到恢复中原失地的方略。
他书写奏章说:金人之所以在河南立刘豫为帝,是想荼毒中原生灵,用中国人攻打中国人,粘罕因此可以休整部队以坐收渔翁之利。我希望陛下给我时间,机会成熟就带领部队直取京、洛,占据河阳、陕府、潼关,以此来号召五路的叛军。
叛将投降后,再派官军前进,敌人必然放弃汴京而逃向河北、京畿,陕右一带可以全部收复。然后分兵进攻浚州、滑州,经略两河地区,这样一来,一定可以活捉刘豫,金人就可以消灭,国家的长久大计,就在于这一行动。
岳飞的能力不是负责一隅之地的将军了,他已经把全国当作一盘棋了,这样的眼光和胸襟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皇帝回书说:有你这样的大臣,还有什么忧虑,你发兵进攻的时机,我不在朝中干预。皇帝又把岳飞召到寝阁中对他说:中兴大事,全都委托你了。下令岳飞节制光州。
那个时候的岳飞已经是整个南宋的中流砥柱,全国人民的精神领袖了!
巧用离间计
岳飞得知刘豫勾结粘罕,而兀术却厌恶刘豫,就准备先施离间计而后行动。正好军中捉到一个兀术的探子,岳飞佯装认错了人并责备他说:你不是我军中的张斌吗?我以前派你去齐国,约定引诱四太子兀术来,你却去后不再回来。我已经派人去通使,齐国已经答应我,今年冬天以联合进犯长江为名,把四太子诱至清河。
你拿着我的书信竟然没有送到,为什么背叛我?探子希望暂缓处死他,就假装服罪。岳飞又写了一封蜡丸书,写着与刘豫合谋诛杀兀术的事情,然后对探子说:我今天饶恕你。再次把他派回齐国,询问举兵起事的日期,割开探子的大腿把蜡丸藏在里面,警告他万勿泄密。
探子回去,把蜡书交给兀术,兀术大吃一惊,火速报告了金乔国主,于是废掉了刘豫。岳飞上奏说:应该乘刘豫被废之际,长驱直入攻取中原。朝廷没有答复。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攻打拱州、亳州,皇帝令岳飞火速增援,皇帝在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同金兵作战的措施及方略,一并委托给你,我不进行遥控。岳飞秘密上奏说:先立太子以安定人心,然后请皇上不要经常居住在一地,以此来表示没有忘记复仇的决心。
皇帝得到这个奏章,大力褒奖岳飞的忠心,任命岳飞为少保。
父子大败金兵
兀术听到岳飞前来大为恐惧,会见龙虎(蛇猫)大王,认为宋军其他各位元帅容易对付,只有岳飞锐不可当,打算引诱岳飞的部队前来,集中兵力决一死战。
朝廷内外听说此事,十分恐惧,皇帝亲自下令岳飞慎重行事保全自己。
岳飞说:金人的伎俩已经穷尽了。于是天天出兵挑战,大骂金军。竟然藐视金兵到这个地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哉,岳飞!
兀术见岳飞这么轻视自己十分恼怒,联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的部队直逼郾城。
岳飞派遣儿子岳云率领骑兵直入敌阵,并对儿子说:打不赢,我先杀你的头!激战数十回合,杀得贼尸遍野--虎父无犬子!
当初,兀术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都穿着重甲,用牛皮绳贯串起来,三人为一组,号称拐子马,宋军无法抵挡。这次战役,兀术调动了一万五千名拐子马骑兵前来。
岳飞下令步兵受持长麻札刀冲入敌阵,不要抬头仰望,只管砍马蹄。拐子马都是连在一起的,只要一匹马倒地,其他两匹马就无法前进,宋军奋力攻击,于是大败金军。
兀术大哭道:自从海上起兵以来,全都是靠它取胜,今天算是完了!你以为是王炸,在岳飞眼里成了小儿科。就是喜欢看你仇恨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当时的全国形式一片大好,两河地区的豪杰都愿意归降政府,等待官兵前来,他们纷纷打出岳字旗,抗击金兵。父老百姓们争相拉着车牵着牛,载运干粮送给义军。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三大战役就是老百姓们支援出来的。这是民心相背的体现。
可惜啊!以后的事都知道了,江山落泪。
岳飞的能力和品质表现在哪里呢?
一 ,不杀降邀功
自古武将都喜欢杀降屠城,但是岳飞没有一点这样污点,这是岳飞最伟大的地方。
绍兴三年春天,虔州、吉州的盗贼联合兵力进攻烧杀抢掠,皇帝授岳飞征讨消灭这些盗贼。岳飞平定盗贼后。因为,当初隆祐太后曾经受到过这些盗贼的惊吓。高宗竟密令岳飞对虔州进行屠城。
岳飞请求诛杀首恶而赦免胁从,皇帝不许。于是岳飞再三再四地请求,皇帝才特令赦免了虔州城。当地老百姓感激岳飞的恩德,绘岳飞像供奉。
二,不居功自傲
绍兴九年。朝廷授予岳飞开府仪同三司,面对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官职,岳飞极力推辞,说:现在的天下之事,应该感到危急不可以感到安全。皇帝三次下诏他都不接受。
一开始时,岳飞在各位大将中年龄最小,从小校提拔起来,屡立战功,韩世忠、张俊都不服气。岳飞就委屈自己,凡事均居于他们之下,连岳飞幕僚中的人都看不下去劝岳飞不要过于谦卑退让。
金兵进攻淮西,这是张俊的防地,张俊始终不敢有所行动,部队没有立功。岳飞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于是解了庐州之围,皇帝任命岳飞为两镇节度使,张俊越发感到耻辱。这也是以后张俊和秦桧勾结陷害岳飞的原因吧--嫉贤妒能!
壮哉,岳飞!千古一人,可惜生不逢时,空留下一段让人悲伤的历史。
如果我们单纯的以南宋来看,岳飞的出现应该是有天命的,如果这样理解也会对我们良心上有一个交代。
岳飞的父亲岳和也是一个老实本分厚道之人,他祖上世代务农。但是岳和心地纯厚,能节省出自己的粮食接济饥饿的人。有人耕田侵占了他家的土地,他就把这块田送给这个人;有人赊欠他的钱也不去索还。
岳飞出生时,有一只像天鹅一样的大鸟,飞旋鸣叫于他家房顶之上,因而以此为他取名--岳飞,字鹏举。
在岳飞还没有满月的时候,黄河在内黄县决口,大水猛烈冲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瓮中,被浪涛冲到岸边得以幸免,人们对此十分惊异。
我们从史料的记载中寻找蛛丝马迹,这样看来岳飞就是带着天命而来的,这样我们就不会纠结他悲催的命运而感到悲伤了。他的死不是自身命运所牵,而是南宋气数已尽了吧!
【尚思修善 说】以上史料出自于《宋史·岳飞列传》。
评论